分享贵州新闻资讯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蜂糖甜了心窝 实事暖了民心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网络编辑:贵州时报阅读:2,802次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记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艾华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兆文的为民情怀

“李大爷,你家的蜂蜜还有多少,今天我又要帮别人带五斤”。

“李书记,我现在的只有三斤了,多亏了你哟!要不是你帮我卖蜂蜜,我根本无法销售。”

“能取蜜的就尽快取哈,不然城里人该盼着我们“加蜜”啦!”

这是近日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艾华村特困供养户李龙明家里驻村第一书记李兆文与李龙明的对话,话音未落,院坝里的蜂箱正嗡嗡作响,金黄的蜜浆顺着滤网流淌,映着满山蜜源花田,把乡亲们的笑脸染得甜滋滋的。李龙明的眼角笑出了褶子。李兆文的声音带着笑意:“李老辈,蜂蜜好才是真的好,下次采蜜我再过来搭把手!”

驻村第一书记李兆文在建档立卡脱贫户(特困供养户)李龙明家帮助销售蜂蜜

 一筐筐蜂蜜里的“甜蜜攻坚”

李大爷已过七旬,是村里面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也是特困供养户,一个人独居在深山老林,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房前屋后山林里的十几箱土蜂。去年秋天,老人看着屋里滞销的100多斤蜂蜜直发愁,蜜罐堆得像小山,却换不来生活费。李兆文入户走访时,闻到满屋子的蜜香,掀开缸盖一看,金黄的蜂蜜结晶细腻,“这可是地道的山花蜜!”他当即掏出手机,拍了蜂蜜的特写和老人割蜜的视频,发在朋友圈和帮扶单位工作群里,还联系镇上的电商服务站上架产品。“我来当‘推销员’,咱们得让好东西走出大山!”

为了帮老人打开销路,李兆文跑遍了镇上的超市、特产店,甚至带着蜂蜜样品到市区的农产品展销会“吆喝”。半年里,100多斤蜂蜜销售一空,老人增收10000多元。如今,他又帮李大爷对接了蜂蜜养殖专业户帮忙,把蜂箱又扩到了几箱。“李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现在我这蜂蜜成了‘网红货’!”李大爷的笑声里,满是蜜糖般的甜。

风雨里的“开路先锋”

今年7月的一个深夜,丙安镇突遭狂风暴雨,艾华村通村公路旁的一棵百年大树被吹倒,树干横在路中央,过往车辆行人寸步难行。李兆文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叫上驻村工作队员,带上锯子、砍材刀等工具赶往现场,发现树干比脸盆还粗,徒手根本搬不动,且大树全身上下布满了刺,李兆文鼓励大家说“路不通,乡亲们出门就麻烦,咱们得赶紧把‘拦路虎’清掉!”

李兆文清理道路上大风挂到的树木确保村民出行通畅

  炙热的太阳下,李兆文带头抡起锯子,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手上磨出了血泡也顾不上。倒伏的树木被分段锯开、和队员徒手抬移到路边,道路终于恢复畅通。路过的村民高兴的叫:“李书记,你这衣服都能拧出水了!”他抹了把脸,笑着摆摆手:“通了就好,通了就好。”

洪水里的“清障尖兵”

入夏以来,赤水河流域多轮强降雨袭击,丙安镇部分村道被山洪冲出的泥沙、树枝堵塞,尤其是艾华村欢喜滩一段临河公路,洪水退去后,半人高的杂物堆成了“小山”,村民出行只能绕远路。李兆文带着驻村工作队和党员突击队赶到时,只见他卷起裤腿就跳进泥坑里,用手扒开缠绕的树枝,再用铁锹铲走淤泥。他带着村民从清晨干到黄昏,累了就靠在路边歇会儿,渴了就喝口山泉水。有村民劝他:“李书记,你歇会儿,我们来干就行。”他却摇摇头:“我是第一书记,这时候不冲在前,算啥党员?”当最后一撬杂物被清走,露出干净的路面时,他才发现胶鞋已经磨破了底,裤腿上结满了泥痂。

李兆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清理洪水过后河谷公路上的淤泥

  山村里的“家常温暖”

李兆文的工作日志里记满了村民的“小事”:帮独居老人修屋顶的漏雨处,给留守老人送感冒药品,协调挖掘机为缺劳力的农户翻整耕地,甚至半夜开车送突发急病的村民去镇上医院……艾华村的山路上,他的解放鞋磨坏了五六双,手机里存着200多个村民的电话,谁家有几口人、啥困难,他比自家账本还清楚。

李兆文帮助村民修缮漏雨房屋

 “农村工作没什么‘高大上’,就是把乡亲们的急难事当自家事办。”李兆文常说。如今的艾华村,公路旁的路灯亮了,山泉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滞销的竹笋、蜂蜜、石斛等土特产有了稳定销路,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他学技术、找门路。乡亲们都说,李书记的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他办实事的劲头,就像山里的楠竹一样扎实,让大伙儿心里暖乎乎的,对好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温馨提示:本网站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如果您对本文《蜂糖甜了心窝 实事暖了民心》感兴趣,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链接,谢谢!
相关文章:

新闻排行

新闻精选